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
第一章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1)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
(2)关系: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2. 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渐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
(4)中国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造成了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3.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前者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与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而完成第二大任务是完成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
4.怎样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和政治;
(2)封建势力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
(3)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4)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
(5)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度贫困。
5.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
第二,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
第三,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结成工农联盟。
6.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政治控制
(1) 控制中国内政
(2) 操纵中国外交
(3) 把持中国海关
(4) 镇压中国反抗
(5) 领事裁判权
(6) 扶植收买代理人
7.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经济掠夺
(1) 控制通商口岸
(2) 剥夺关税自主权
(3) 对华倾销商品
(4) 对华资本输出
(5) 操纵经济命脉
第二章
1. 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技术、管理方面极度依赖洋人。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官办、官督商办的形式具有严重的衙门气息。
2.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
(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传播了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3)引发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3.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弱点和局限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③脱离人民群众。这些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
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两个重要纲领及其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这个纲领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资政新编》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5. 太平天国历史意义
(1) 沉重打击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 中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 批判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思想
(4) 打击外国势力,维护中国主权
(5) 亚洲反殖民主义的大潮
6.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1)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最根本的原因】
(2)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 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7.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
(1)论战的双方:维新派、守旧派。
洋务派官僚、湖广总督张之洞写了《劝学篇》,书中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 要不要变法;
2)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3)维新派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论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第三章
1.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
答: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
(1) 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强调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3)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了改善工农生活状况。
(4)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
2.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答:历史特点是:
(1)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4)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去农村去。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
(1)民权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
3. 中国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
答:新阐释是:
(1) 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事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3)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4.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的主要内容。
答: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北伐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首先以主力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背上解决张作霖。
6.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 P69: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
8.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过程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革命前途和胜利之路。第三,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相联结,使中
第四章
1.1927年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实行独裁统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主要表现是: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为了镇压和消除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运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2.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答: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地位。
3.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答: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1)建立庞大的军队。据1929年3月的官方材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实际兵员数远不止此。国民党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各县民团统称保安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2)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如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中统”)和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局(“军统”)。其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共具联保联坐切结”。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被剥夺。
4.革命根据地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1)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以打破敌人的封锁,火力发展农业生产。
(2)苏维埃政府动员和组织获得了土地的农民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成立劳动 助社、犁牛合作社,合理调节人力、物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组织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增加农作物产量。
(3)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公营的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开始建立起来。
(4)开展同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贸易往来,设置了对外贸易机关,奖励私人商业输出输入各种必要的商品。
5. 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答: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6.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一是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二是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三是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把革命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长征播撒了革命火种;
(5)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五章
1、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继续革命的精神。
(2)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第六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及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是什么?
答: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2.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争取中间势力。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孤立顽固势力。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2)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4. 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做大贡献。
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5.试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历史地位。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军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牵制了日本的“南进”步伐,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盟军完成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军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中国为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伟大贡献。
第七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什么?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②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
答: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保持或改革其民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
(1)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2)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5.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内容?
答: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和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1)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八章
1. 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1)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2)五反运动是指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2.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是什么? 、
答: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是:
(1)是互助组,这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
(2)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
(3)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
3.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
(1)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它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必然性。
答: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哪些新的严峻考验?
答:严峻考验: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6. 简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九章
1.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是
(1)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道路。
(2)提出用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基本矛盾 。
(3)提出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4)确立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 。
(5)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什么?
答:“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3.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
(1)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在政治建设上,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主义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4. 简述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答: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5.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答: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2)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4)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第十章
1.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什么?
答:“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部,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 简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
答: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
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种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并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为证实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叶剑英、陈云、李先念、胡耀邦等的全力支持。
(2)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4.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1979 年 3 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5.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答: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4)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党和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6、中国十二大,1982年9月1日-11日,主要内容:
(1)提出了“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 奋斗目标
(2)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3)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7、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8、邓小平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1980 年 8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1986年,他又在多次讲话中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2)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认真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3)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荐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4)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1987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央制定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9、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1)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其主要内容是: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改革开放程度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 ,我们要埋头苦干。
(2)邓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0、中共十六大
(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一道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2、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3、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14、试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答:(1)2004 年 8 月,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5 年 11 月,他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2)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同国际社会其他成员携手努力,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一章
1、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1)2007 年 6 月 25 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
(2)实践意义。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源的理论。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指导实践。
(3)政治意义。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确定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总的方针。
(4)经济意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政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社会意义。有利于形成自然、人和社会的良性、协调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6)人文意义。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国际意义。发展问题是全球问题,中国的发展既是中国内部的事,也是全球的事。
(8)创新意义。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所实践的不同于先工业化国家和发展国家的发展模式。
2、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2)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3)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3、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八个明确”,这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等“十四个坚持”,这是实现总任务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4、简述五位一体
(1)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5)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