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会计专业论文范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探讨
目 录
摘要………………………………………………………………………………………1
前言………………………………………………………………………………………1
一 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1
(一)会计信息的属性……………………………………………………………1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2
1 会计信息披露的四个主要原则………………………………………………2
2 会计信息披露的四个次要原则………………………………………………2
二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2
(一)推迟披露信息,降低了使用价值…………………………………………3
(二)股权集中,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产……………………………………3
(三)重大遗漏,缺乏完整性、充分性…………………………………………3
三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
(一)会计系统自身局限性: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源头…………………4
(二)成本利益的博弈: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经济根源…………………4
1 潜在的利益诱惑………………………………………………………………5
2 违规成本低廉…………………………………………………………………5
(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扭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制度根源…………5
1 委托代理机制的缺陷…………………………………………………………5
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5
(四)证券市场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不力……………………………………6
1 证券监管力度不足……………………………………………………………6
2 社会审计机构存在问题………………………………………………………6
四 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6
(一)公司内部治理的规范………………………………………………………7
1 完善公司产权制度…………………………………………………………7
2 要建立健全内部制度机制…………………………………………………7
(二)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体系……………………………………………7
(三)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7
(四)改进财务报告体系及其他辅助信息………………………………………7
(五)增加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8
(六)编报提供网络实时财务报告………………………………………………8
(七)提升投资者水平……………………………………………………………8
结束语…………………………………………………………………………………8
参考文献 ………………………………………………………………………………9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探讨
摘要
要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目前还很难做到,需要会计信息系统的各方共同努力。将加强诚信教育与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并举,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完善外部监督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相结合,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宏观治理和财务报告微观结构改进相配套,尤其是切实执行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有关规定,才能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健康良性运转和经济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会计报表;公司治理
前 言
据我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550家,全年境内证券市场筹资达7728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些资金加速了产业升级, 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本市场逐渐成为全社会重要的财富管理平台,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最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然而伴随着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违法事件层出不穷,对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造成巨大冲击。如何有效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达到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已成了世界证券市场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视研究,无疑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状况的改善、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正文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信息的属性
会计信息作为会计循环过程的最终产品,到底具有怎样的属性,是私人物品,还是公共产品?这就需要对它的属性进行界定。这也是决定会计信息应该由谁披露、由谁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我国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首次突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准则第二章明确提出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必须遵守的若干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对所有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对各要素确认的基本标准。其中,“可靠性”、“相关性”是最重要的。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作为四个次要的质量要求,并不是说它们不重要,只是相对四个主要质量要求而言,更侧重于对具体会计信息的规范。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实现会计目标起着积极的作用,使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更规范化。所以我们要在严格权衡取舍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表达,这样才能使以后的会计质量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
表2-1 2002-2007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情况一览表
年 份 |
上市公司总数(家) |
违规数量(家) |
违规数占上市公司的比例(%) |
2002年 |
1224 |
129 |
10.54% |
2003年 |
1287 |
140 |
10.88% |
2004年 |
1377 |
158 |
11.47% |
2005年 |
1381 |
117 |
8.47% |
2006年 2007年 |
1434 1557 |
68 54 |
4.74% 3.47% |
2008年 |
1625 |
50 |
3.07% |
从表2-1中可以看出,在新准则没有颁布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是自2006年新准则颁布以来,违规的数量明显的减少。可见之前的会计准则随着经济规模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已经不能有效规范相关内容。而新会计准则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也主要本着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根本性原则而提出的,其效果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而各行业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状况和不同的需求又使得上市公司在违规披露上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一)推迟披露信息,降低了使用价值
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一方面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则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股权集中,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产
因为股权过于集中,往往使得小股东的利益受到限制。大股东往往干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引导与压迫其在公司重大问题上做出的判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重大遗漏,缺乏完整性、充分性
表现为出于增加投资者资本注入、减少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公司对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
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严重地扰乱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那么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表面上看来责任在于公司的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失察,而实际上会计信息的制造和发布不是由会计人员独立完成的,是受到了多方的干预;另一方面参与财务报告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也由于多种因素干预失去独立性。正是各种干预,使会计信息的质量、披露的完整性与及时性受到了影响。这里我们通过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整个过程的考察,来分析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会计信息披露有着直接影响的是会计系统自身因素;上市公司管理高层;中介机构,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主要是证监会。投资者作为披露会计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只能对会计信息披露施以有限的影响。
(一)会计系统自身局限性: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源头
会计信息作为会计系统的产品,由于受到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不仅在内容上和质量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成本利益的博弈: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经济根源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所涉及的直接利益主体有三个:上市公司管理高层、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
因为经济学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他们会在某种约束下做出最优化的理性决策。使得以上的博弈分析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均衡——纳什均衡,即在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既定的前提下,每个参与人都会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合就是纳什均衡。其主要表现为:
1.潜在的利益诱惑
对于有些上市公司而言,在既定的制度下,为了获得通过正常经营渠道无法获得的超额利益,从股市上募集到更多的资金,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
而证监会为查证上市公司存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造假所花费的成本越大时,上市公司管理高层造假的概率就越高,为此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成本越大时,上市公司违规披露的概率就越高,这也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积极性大大下降。
2. 违规成本低廉
首先,被揭露的可能性很小。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围绕着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涉及到很多单位和人员,有些甚至是执法者,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他们执法不严,甚至与这些公司串通一气,合伙作假,使假信息更具隐蔽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其次,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国家现已发布的一些法律法规,有关惩治会计造假的规定处罚过轻过宽。
(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扭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制度根源
1.委托代理机制的缺陷
现代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机制,然而委托代理契约本身存在四个不可克服的缺陷: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监督成本为正数;利益不一致。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于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公司管理高层尽可能地努力经营,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不少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股权结构集中于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质量不高;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公司控制权旁落。
(四)证券市场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不力
1.证券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尚无证券市场的自律性机构,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也很少严格约束会员。由于中国证监会力量薄弱,权威性不足,证券市场又是多种利益冲突的焦点之一,多方插手。个别负责经济的官员习惯于用行政管理办法来管理证券市场,不按证券市场的规律办事。因此证券监管力度不足也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原因之一。
2.社会审计机构存在问题
我国相关的证券法规都规定了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对广大投资者而言投资决策也主要以注册会计师审核、查验后公布的会计信息作为依据。然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在一定情况下却起到了误导了广大投资者的作用。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规模日益扩大,受审计成本和精力所限,注册会计师已无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账项进行详细审计,而只能以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责任心对审计的结论相当重要。
四、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会计准则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它在充分考虑中国新型市场的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惯例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与编报规则,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信息披露制度。只有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形成一个公开透明、纲目兼备、层次清晰、易于操作、公平执行的财务信息披露体系,才能使财务信息更好地满足各方的需求,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的目的。
就新会计准则,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公司会计人员、政府监督部门、以及广大的信息使用者开展有关方面的培训。积极宣传新会计准则、新审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增强其对有关准则的理解,从而才能真正的贯彻准则,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一)公司内部治理的规范
只有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才可能治理内部人员控制问题, 预防和控制管理人员不尊重或损害股东利益的行动, 从源头来铲除虚假信息的产生机制。
1.完善公司产权制度
我国目前的股权结构是国有股一股独大和股权高度集中,这种股权结构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为财务违规提供机会,所以要分散股权。首先上市公司应该通过合法交易使国有股所占比例降低,解决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的问题,从而增强所有者监督的积极性。。
2.要建立健全内部制度机制
首先,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因为提高财务报告信息透明度的关键是董事会。
然后,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监事会是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
最后,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使其既起到激励作用,又不使独立董事、监事会对公司产生依附感,发挥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优点,但也要慎重使用该机制,从市场监管、信息披露等各方面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
(二)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体系
注册会计师是证券市场安定发展的经济警察,它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审计鉴证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之于众前的必经“关卡”,经审计的上市公司报表出现造假,不仅使广大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而且会挫伤其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信心,所以关卡必须把牢。
(三)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从博弈论的分析结果来看,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和事务所的违规与否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减少管理层的制度违犯与违约,应该建立和完善证券监管和组织结构体系。
(四)改进财务报告体系及其他辅助信息
引入银行、工商、税务和质检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银行是上市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银行借款是风险相对较小的筹资途径。公司信用等级是银行决策放贷的重要依据,所以银行在贷款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资信等级报告,此报告应与审计报告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企业的资信等级、授信额度以及上年的还款情况。银行应该定期到企业进行回访,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
这些信息企业都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工商部门主要办理公司的设立、变更、注销和年检等,因此在报表附注中要披露工商部门对企业所出具的工商函(包括营业执照的年检)。税务部门行使国家赋予的税收职权,因此在报表附注中,对公司年纳税情况进行披露,并且具体到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类的名称、金额等。对于没有及时、足额纳税或偷税漏税的企业,税务部门要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企业,同时要求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质检部门代表政府检验、监督公司产品质量是否安全和符合标准,其质检报告是公司产品销售的重要约束条件。只有企业的产品符合标准时,才允许流向市场,同时企业内部的质检系统也应加强对产品的监督,使产品在流向市场之前能符合标准,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该信息同样应在报表附注中予以公告,供报表使用者参考。
为提醒投资者关注国家在某行业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会计报表,上市公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及产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财务、经营的影响。
(五)增加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
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内容包括:经营业绩指标、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公司管理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等这些信息是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时越来越需要关注的信息。
(六)编报提供网络实时财务报告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为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减少决策风险的需要,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力提高财务报告的个性化和及时性,最终达到有效披露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七)提升投资者水平
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是股市特征的函数。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将恶化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操纵之风,所以要提升投资者投资的水平,从另一方面规范证券市场。这不仅要靠投资者自身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丰富证券和证券市场运作知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同时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机制以及投资环境作为保障。当投资者的识别能力得到提高,就会导致公司管理当局不仅得不到实施会计舞弊行为的各种收益,还有可能冒被排除出经理人市场之外的风险,这个也会无形中规范了证券市场。
结束语
本文将会计信息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确定它的属性,根据现实探讨它存在的问题,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会计信息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和方式进行优化设计。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研究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但却也是有必要不断探究和改进的话题,只要存在上市公司,就有研究的必要。这即要求我们针对目前暴露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又要求我们随着市场形态的变化,主动发现和改进问题。但是由于篇幅和能力的限制,本文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视角来进行研究探索,不可能面面俱到。可能还有许多问题本文没有涉及,只能留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讨论了。
参考文献
[1] 邱小峰.浅析公平信息披露原则[J].现代商贸工业.2007(06):148-149.
[2] 杨燕.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09):149-150.
[3] 李明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四川:西华大学.2007(4).
[4] 喻小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规范的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2007(01):57-59.
[5] 蒋义宏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及时性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 吴琳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7(09):101-103.
[7] 蒋顺才,刘雪辉,刘迎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 冯化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6).
[9] 由晓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2):118-119.
[10] 韦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经贸.2008(05):70-71.
[11] 靳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8(01):48-49.
[12] 马鑫.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J].商场现代化.2008(02):369-370.
[13]李丽娟.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改进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04):329-330.
[14] 彭巩.强化会计事务所监管的几点对策[J].财政监督.2008(04):40-41.
[15]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R].2008.9.
[16]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R].2008.10.
[17] 祝婧然、朱洪远、杨世勇:“我国机构投资者中的制约因素分析”,载于《投资分析》,2009年5月版
[18] 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2010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报告》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