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
自考护理学本科急救护理学填空题整理
1.1.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
1.2.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23)个专业学科。
1.3.院前急救应首先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恢复基础生命体征,再根据病情和现有条件采取输液等措施。
1.4.(医院急诊救护)是院前救护的延续,是EMSS中最重要而又复杂的中心环节。
1.5.ICU的管理特点是(强化与集中),其工作实质是(脏器功能支持)和(原发病控制)。
1.6.对急诊护士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继续教育)是急救护理学的重要内容。
1.7.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既适应(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又适应(战争或突发事故的急救)。
2.1.衡量一个地区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院前急救工作的成效评价)。
2.2.院内急救的基础是(院前急救)。
2.3.院前急救的风险性有(环境风险)与(人为风险)两种。
2.4.院前急救的复杂性包括(救护现场的复杂性)、(面对人群的复杂性)、(病情的复杂性)。
2.5.一般情况下,呼救的病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病人),第二类为(重症病人),第三类为(稳定的病人)。
2.6.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2.7.当大批伤员出现时,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情况下,应在遵循“(先重后轻)”原则的同时,重点抢救有可能存活的伤病员。
2.8.目前,世界各国的院前急救模式主要分为(英一美模式)和(德一法模式)。
2.9.院前急救的英一美模式以(现场对症处理)为主;德一法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医院带到病人身边)”。
2.10.现代急救医疗已把(通讯)、(运输)、(技术)称为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通讯)是其中重要而最先考虑的环节。
2.11.现场急救的步骤有(环境评估)、(病情评估)、(实施救护)。
2.12.快速评估病情的危重程度,包括对(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几方面进行评估。
2.13.在实施救护时,意识丧失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坠)或(呕吐物等吸入呼吸道)而窒息。
3.1.急诊科主要设有(分诊室)、(诊疗室)、(抢救室)、(观察室)、(急诊清创室)、(急诊输液室)、(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标准。
3.2.危重病人的急救占每日急诊人数的较少部分约(5%~10%),可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两部分。
3.3.抢救物品必须做到“五定一保持”,即(定时核对)、(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和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
3.4.急诊分诊的程序包括(接诊)、(护理评估)、(病情估计)。
3.5.成批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三人以上同时受伤或中毒。
3.6.常用颜色分诊法,一般分(红)、(黄)、(绿)、(黑)4种等级。
3.7.急诊分诊标准中I类创伤病人的GCS评分为(3~10)分;Ⅱ类创伤病人的GCS评分为(11~13)分。
4.1.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由(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可见多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
4.2.一般舌下温度为(37)℃,腋下温度比舌下温度低(0.5)℃,直肠温度比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
4.3.发热产生的中心环节是(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的上移)。
4.4.任何病理改变影响到(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而使觉醒状态不能维持,即可产生意识改变和意识丧失而昏迷。
4.5.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与预后有密切相关性,计分越低,预后越(差)。
4.6.糖尿病呼吸气味呈(烂苹果)味;尿毒症呈(氨气)味;肝昏迷呈(腐臭)味;有机磷中毒呈(大蒜)味;酒精中毒呈(乙醇)味。
4.7.脑膜刺激征包括(颈部抵抗)、(布氏征)、(克氏征)等,阳性反应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脑膜炎、脑炎或(枕骨大孔疝)。
4.8.昏迷病人应取(平卧)位,呕吐病人可取(侧卧)位。
4.9.昏迷病人皮肤护理时,应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必要时(30)分钟一次。
4.10.少量咯血是指每次咯血量(<50m1)或每天咯血约(50~1OOm1);中等量咯血是指每次咯血(50~100m1)或每天咯血约(100~500m1);大量咯血是指每天咯血量达(500m1)以上。
4.11.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包括(肺内感受器兴奋)、(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功增加)和其他。
4.12.急性阑尾炎初期,疼痛首先发生于(上腹部),而后转移到(右下腹部)。
4.13.腹痛的性质包括(绞痛)、(持续性痛)、(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
4.14.咯血的常见原因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大咯血通常是指一次咯血量在(200)m1以上。
5.1.ICU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m2,床间距大于(1)m。
5.2.ICU护士长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5.3.(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的核心体现在护理工作的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5.4.ICU护士的重要职责是(危重病人的评估与监护)。
5.5.ICU护士评估危重病人的两种标准评估方法是(从头到脚评估法)和(系统评估法)。
5.6.评估与监护的过程分为(入室前评估与监护)、(入室快速评估与监护)、(全身系统评估与监护)和(持续评估与监护)。
5.7.危重病人的全身系统评估与监护包括病人的(医学)、(社会)和(家族史)以及全身各系统的(体检)和(监护)。
5.8.Braden评估表由病人的(感觉)、(移动)、(活动能力和影响皮肤耐受力)的3个因素组成。
5.9.Braden的总分为(6~23)分,分值越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
6.1.心肺脑复苏的内容包括(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
6.2.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形式和原因是(心脏骤停)。
6.3.脑复苏的基础是(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是(脑复苏)。
6.4.心血管病的不可改变的高危因素有(遗传)、(性别)、(年龄)。
6.5.心脏骤停时,血流停止,(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所以(神经系统)的症状出现最早和最为显著。
6.6.心脏骤停时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有(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停顿)、(无脉性电活动)。
6.7.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依据是(病人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
6.8.生存链包括(早期通知急救系统)、(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和(早期给予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急救措施。
6.9.复苏的最终目标是(脑复苏)。
6.10.心肺复苏的适应证是(呼吸骤停)和(心脏骤停)。
6.11.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包括(口对口呼吸复苏)和(胸外按压)。
6.12.ACLS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交替)、(循环)地施行评估与措施。
6.13.ACLS的方法是(ABCD),包括(初始ABCD)和(后续ABCD)。
6.14.CPR能在心脏骤停后即刻或在(4)分钟内开始,而ACLS能在(8)分钟内开始,病人的复苏生存率可达40%左右。
6.15.CPR在心脏骤停后(12)分钟以上开始,则病人的生存率为零。
6.16.心肺复苏的根本目标是(保持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6.17.心肺复苏时,硫酸阿托品首剂(1)m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但总量不超过(3)mg。
以上资料由郑大自考网站整理,仅供考生参考学习。
相关推荐:自考郑州大学护理学本科护理学导论教材解析